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时间:2025-04-17 08:53:20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精品多篇

【编辑】《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一

基础训练

一,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漂 ( ) 假 ( ) 奇 ( )

( ) ( ) ( )

二,我会填。

结构

音序

音节

部首

除部首外有几画

组词

三,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

( )的病房 ( )的部分 ( )的海湾 ( )的资料

( )的吻合 ( )地出神 ( )地发现 ( )地端详

四,根据词意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

2,白费心思。( )

3,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 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形状 ,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 的巨大极块,后因大陆不断 ,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

综合应用

六,课内阅读。(选文见课本)

1,“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是一个( )句

a,反问 b,设问 c,疑问

2,本文题为“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引出了什么“发现”

3,文中交代:“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你认为魏格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七,课外阅读。

用冰点火

一架飞机突然失事,飞行员不得不从飞机中跳出来,打开了降落伞。

飞行员落在一座荒山上,这里只有冰,雪和枯枝落叶。飞行员想用枯枝落叶烧一堆火,这样,人们看见火光,就会来营救他。

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怎么办呢 机灵的飞行员拿起一块冰,把它磨成一块凸(tū)透镜,金色的阳光,透过这块用冰做成的凸透镜,光线聚集成一点,很快就把落叶点着了,落叶点着了又点燃枯枝,燃起了熊熊烈火。

不久,人们发现荒山上的火光,营救了那位失事的飞行员。

这个有趣的“用冰点火”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光和热,聚集到一点,才会燃起熊熊烈火。一个精力分散的人,常常会一事无成。

1,按要求写词语。

机灵的近义词是( )

聚集的近义词是( )

2,仿照例子写一句话。

例: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3,这篇短文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把相关句子在文中用“ ”标出来。

4,短文中这位飞行员是怎样用冰点火的

拓展提升

八,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有趣的情景或神奇的变化 从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piào 漂亮 piāo 漂流 jiǎ 假如 jià 放假 qí奇怪 jī奇数

二,左右 w wǎnɡ 木 四 枉然 左右 h hao 氵 七 浩大 上下 z zhào 口 二 召开

四,1,不可思议 2,枉费心机 3,浩如烟海

五,地图 相似 连在一起 漂移

六,1,c 2,指观察世界地图,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3,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对魏格纳的评价。

七,1,机敏 聚合 2,这里既没有花草,也没有树森,是一片荒凉的世界。 3,文章的结尾一段。 4,飞行员拿冰磨成凸透镜,利用凸透镜聚光的原理,点燃了枯枝。

八,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或查阅资料写一写发现的趣闻。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研讨 篇二

a级基础知识达标(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会填(18分)

字结构音序音节部首除部首外有几画组词枉 浩 召

二、我能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精神( )( ) ( )( )心机 ( )如( )海

三、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10分)

发现──( ) 果然──( ) 巧合──( )

鼓舞──( ) 震动──( )

四、我当小法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分)

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这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

2、“资源”的注音为“zī yuán”。( )

3、“我和我爸爸长得很像”。这是一个比喻句。( )

4、“当四周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平台上弹琴”。这是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

五、写好钢笔字(4分)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会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6分)

( )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显然,这些

动物当时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否则,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

( )一次,他看到一份材料,里面提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上的古生物化石有一定

的相似性。

( )他充满信心,又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 )这个重要的发现大大鼓舞了他。

二、阅读理解和体会(18分)

1912年,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地质学会上,魏格纳作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提出了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

1、魏格纳为什么会提出关于大陆漂移的假说。(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乐园(16分)

鲁迅小时候求知欲望十分强烈。除了私塾里读的那几本书以外,他还瞒着先生,读了不少带有民主思想的小说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他对植物学更有浓厚的兴趣,像《南方草木状》《群芳谱》《农林全书》《茶经》这些书,他都看过,有的还整本地抄写过。

他特别爱看一本名叫《花镜》的书,这本书记载的是种花的理论和经验。他不仅经常翻看这本书,而且还进行 ……此处隐藏1720个字……   )

文静——(   )     谨慎——(   )

五、去掉每组中不是一同类的词。

1、东海 南海 黄海 上海

2、时光 阳光 月光 星光

3、茶杯 茶壶 茶盅 茶叶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文中写了(   )年的一天,(   )因为生病住院,因此发现了: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   )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不断(   ),才分成了今天的各个大陆。后来,他作了题为“(   )”的演讲,提出了关于(   )的假说,引出了地质界的震动。

七、在句子中的错字下画横线,并改正在后面(     )里。

1、他画完了大洋州。,又画南及州。(    ) (     )

2、这两个地方的形壮竟是这般不可思意的吻合!(    ) (    )

八、按要求填空。

1、他开始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把        比喻成烟海。用      比喻        。

2、魏格纳就像软禁在牢笼里的困兽一般。

把        比喻成       。用      比喻       。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今天风真大。路旁的树林被风吹得摇摇摆摆,不时发出“呼呼的声音”。大街上尘土飞扬,撒(sǎ)落在地上的碎纸被风卷上天空,在灰暗的天空中飞扬。路上的行人几乎都是闭着嘴,眯着眼,吃力地走着。我走进学校,操场上也是尘土飞扬。教室里窗台上,桌子、椅子上满是灰尘。

我想,我们在大力植树造林的同时,还要保护好树林,这样可以防御(yù)风沙,让可恶的风沙在绿色长城面前驯服。(fú)

1、这篇短文主要写          真大。

2、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短文先总写        ,接着分写了         、         、操场上和       和几个被风吹的情景。最后写了自己的       。

4、文中把      比做“绿色长城”。

5、同学们,要抵御风沙,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做呢?

十、给“食”找座位。

布衣蔬食 恶衣恶食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丰衣足食 饥不择食

锦衣玉食 食不甘味 因噎废食 自食其力 自食其言 自食其果

干了坏事,自作自受。(   ) 说了不算,不守信用。     (   )

自己劳动,养活自己。(   ) 衣食简单,生活俭仆。     (   )

衣食粗劣,生活穷困。(   ) 刻苦努力,忘了吃饭。     (   )

不去睡觉,忘了吃饭。(   ) 穿的吃的,都很富足。     (   )

衣食精美,生活奢侈。(   ) 心中有事,吃饭不香。     (   )

怕卡喉咙,不敢吃饭。(   ) 肚子饥饿,来不及挑选食物。(   )

参 考 答 案

一、mì xīnɡ piāo zhǎn wǎnɡ zī

二、略。

三、静谧舒适 呆呆 突出 不可思议 形状相似 认真 浩如烟海 惊奇

四、软 重 兴奋 鼓舞 好动 鲁莽

五、1、上海 2、时光 3、茶叶

六、1960 魏格纳 陆地 漂移 大陆与海洋的起源 大陆漂移

七、1、州——洲 及——极 2、壮——状 意——议

八、1、资料 烟海 资料 2、魏格纳 困兽 困兽 魏格纳

九、1、风 2、最后一句话 3、风大,大街上 路上 教室里 感想 4、树林 5、略。

十、自食其果 自食其言 自食其力

布衣蔬食 恶衣恶食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丰衣足食 锦衣玉食

食不甘味 因噎废食 饥不择食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研讨 篇八

这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略读课文,其中饱含着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追求真理,探寻科学的专研精神,特别是他善于从细微处观察,善于思考,并不断寻求证据来佐证自己想法的过程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 ”,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我在教学中基本上能够突出课文重点,教学过程较为流畅。

但教学中教学的使用语言过于成人化,缺乏与学生的亲和力和有效的沟通。

面对着四年级的小学生,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应尽量与他们的心理特征吻合,以求与学生心灵交流,以求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达到与教师共同学习体会文本内涵的目标。这点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时,尤其显得突出重要。正是语言上的欠些许亲和力,以至学生也未能激起学习的兴趣。

总体上教学设计上仍需考虑。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间设计为一节课,要在40分钟内,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我们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更应再三斟酌。

第一,字词教学上。在教学时,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现大约20个词语,然后让学生自由读,后纠正读音。作为略读课文,可适当出示重要词语,无需将所有词语一起来教学,如果放到课文中效果会更好些。

第二,整体上教师抛出的小问题太多,以至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徘徊深究,而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课后解决,如“在太古时代有没有动植物?”等等。一个个问题的抛出,缺乏一定的导向性。其实设计时可以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魏格纳如何发现世界地图上的特征?他又是如何证明这个假说的?这样就把课文中的两个部分较好地结合起来,思路清晰,教学会突出重点。

第三,课前准备尚需充分。本课中含有大量的世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几内亚湾、南美洲巴西,非洲西海岸等等,在学生尚未认识熟悉的情况下开展教学期间必然带来问题。地理知识上准备不足,那么学生对文本中关键“大陆漂移学说”的理解自然产生问题。

当然也有其可取之处,如文中第七自然段,抓住魏格纳“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让学生想象他会做些什么?此处的说话训练更能让学生感受他不断追求科学真理,认真踏实的科学态度。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精品多篇范文。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