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鸿门宴》优秀教案 篇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4、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5、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一、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二、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下面四副对联哪一幅是写司马迁的?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4)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屈原、欧阳修、杜甫、司马迁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诗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解题
1、作家作品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史记》包罗广泛,体大精深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这种囊括古今各类知识、各家各派文化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打通一切领域,自立学术章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宏伟目标。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而又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有震铄古今的帝王如秦始皇、项羽、刘邦、汉武帝;有家喻户晓的朝臣如管仲、晏婴、萧何、张良;有百战百胜的名将如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有改革家如吴起、商鞅、赵武灵王;其他节烈型的有屈原、王蠋;口辩型的有张仪、苏秦、郦食其;侠义型的有鲁仲连、荆轲、朱家、郭解;滑稽型的有淳于髡、优旃等等他们千姿百态,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大约有一百多个。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
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干校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动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课文疏通
1、通读全文(读准字音,找出通假字,找出成语,通其大意)
2、串讲与翻译(把握重要的词语、句式与重点句、难句,同时,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比如座次、礼节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必要时让他们翻译句子并找到句中的知识点,)
知识点归纳(可作练习用)
一、通假字、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此处隐藏5540个字……片6:
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抽1学生回答,生答完,师显示正确答案)
飨士卒( ) 美姬( ) 鲰生( ) 卮酒( ) 有郤( )
樊哙( )( ) 瞋目( ) 目眦( ) 跽( ) 彘肩( )
参乘( ) 啗之( ) 芷阳( ) 刀俎 ( ) 杯杓( )
幻灯片7:
㈡指出些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抽1学生回答,生答完,师显示正确答案)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令将军与臣有郤
幻灯片8:
㈢翻译下列带点的`词。(抽3学生接连回答,生答完,师显示正确答案)
妇女无所幸 亡去不义
具告沛公 秦时与臣游
孰与君少长 若属皆且为所虏
则与斗卮酒 杀人如不能举
此亡秦之续耳 樊哙从良坐
沛公起如厕 人为刀俎
会其怒 沛公则置车骑
再拜献大王足下 若入前为寿
幻灯片9:
㈣指出下列带点词的古今义。(抽1学生回答,生答完,师显示正确答案)
⑴沛公居山东时
⑵ 约为婚姻
⑶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⑷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⑸而听细说
幻灯片10:
㈤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抽2学生回答,生答完,师显示正确答案)
(1)沛公军霸上 (2)范增数目项王
(3)籍吏民 (4)吾得兄事之
(5)素善留侯张良 (6)项伯杀人,臣活之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9)常以身翼蔽沛公 (10)头发上指
⑾道芷阳间行
师:从大家回答的情况来看,大家课前还是很认真地进行了课文的预习,老师感到很高兴,大家鼓掌表扬一下自己。(鼓掌)好,接下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场听觉盛宴,请大家在听的时候自己小声跟读,感受课文的基调。大家要注意字词发音和断句。(播放《鸿门宴》朗读音频)
四、mp3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文本。(约12分钟)
五、略读课文,找出文本中出现的人物,填表,理清人物关系。(约3分钟)
师:大家的神情告诉老师,大家很享受这个故事,那么现在请大家略读课文,完成ppt中的两个表格(幻灯片)。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填一下,有没有自愿的来的?(教师巡视,两分钟后说,填好了的同学可以找旁边也填好了的同学交流一下。)
表一:楚汉人物对比表
籍别
楚
汉
君王
项羽(20多岁)
刘邦(40多岁)
谋士
范增
武将
间谍
项伯
兵力
六、梳理文本情节,把握文本叙事脉络。(约12分钟)
小组合作探究,归纳鸿门宴的经过,并给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全文故事情节可分为三大部分,即宴会前,宴会上,宴会后。
明确:
宴会前:无伤告密→范增进言→项伯夜访→张良献策→项伯说情
宴会上: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宴→义责项羽
宴会后:刘邦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诛杀无伤
师:我看了一些同学填的,都填得很好,下面咱们一起来完成表格(教师教鞭指向空格,生齐答)。填出这两张表格后,相信大家对课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现在我们就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分别为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同学们以前后桌四个人为一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问题:
①课文按宴会前、中、后怎么分段?
②宴会前部分记叙了哪几件事?
③宴会中记叙了哪几件事?
④宴会后记叙了哪几件事?(幻灯片显示问题)
这一大组的同学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一大组的同学解决第三个问题,这一大组的同学解决第四个问题。所有小组都要先分段。给大家5分钟时间,然后我会分别随机抽取3个小组中的一个同学汇报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现在小组开始讨论。(教师巡视,可相机指导,期间板书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
师:大家对课文是怎么分段的?
生(齐答):1、2段是宴会前;3、4段是宴会中;5、6、7是宴会后。
师:很好,下面我随机点三位同学来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自愿回答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
点生1起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师:宴会前主要讲了什么事?
生1:无伤告密,范增进言,项伯夜访,张良献策,项伯说请。(教师板书关键词,有大致意思即可,如情节遗漏或混淆宴会前和宴会中的情节,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师:很好。
(点生2起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师:宴会中讲了什么事?
生2: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宴,义责项羽。(教师板书关键词,有大致意思即可,如情节遗漏或混淆宴会前、宴会中和宴会后的情节,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点生3起来回答问题。
师:宴会后讲了什么事?
生3: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诛杀无伤。(教师板书关键词,有大致意思即可,如情节遗漏或混淆宴会中和宴会后的情节,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约3分钟)
师:梳理课文思路后,我们发现,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开始,到刘邦最终被放走结束;以曹无伤告密开始,以曹无伤最后被诛杀结束;以范增劝说项羽开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结束。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但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十分紧密,可以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的故事。
课后请大家复习并归纳整理这篇课文中的文言知识,比如说,通假字有哪些?活用字有哪些?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又有哪些?文言句式又有哪些?大家可以参考之前的预习学案,自己做些补充。
下节课我们来分析课文,探讨探讨,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项羽和刘邦有哪些性格特征呢?请大家在归纳文言知识的时候,精读课文,自己思考思考。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巨鹿之战(前207年) 垓下之围(前202年)
宴会前:无伤告密→范增进言→项伯夜访→张良献策→项伯说情
鸿门宴 宴会上: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义责项羽
宴会后:刘邦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诛杀无伤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