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粽叶飘香,文明传承”端午节主题活动心得通用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粽叶飘香,文明传承”端午节主题活动心得1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又是一年端午节到。从一颗简单的白粽到鲍鱼虾仁“网红粽子”,口味多样新奇;从悬挂菖蒲艾蒿到端午红包,形式丰富变化,千百年来端午节历久弥新,但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蕴藏其中的传统情与文化味一直浓郁。今年端午假期不仅是中国传统佳节,还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看似时间的“巧合”却碰撞出别样深味。20_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在“文化和遗产日”感受文化遗产,体会端午节更丰富内涵,品尝更浓厚韵味。
粽叶飘香,散发出历史积淀的文化“醇”厚。传统节日,是一粒吸收岁月养分、厚植历史积淀的种子,不断成长为一株参天的常青“文化”树。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粽子是端午节的鲜明标识,那股清香颇有“酒香不怕巷子深”之意,千百年来都是端午文化的重要部分。端午节不只是“粽子节”,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从吃粽子、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到姻亲交往,丰富多彩的端午习俗都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工作与生活的快节奏,端午节变成纯粹的“粽子节”,美丽的端午习俗简单化了。我们要担负起推动传统节日民俗复兴和发展的文化使命,传播端午习俗不是简单的塑造节日仪式感,而是在端午文化的和谐美感中感受历史的韵味,享受节日文化幸福感,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粽米紧糯,凝聚着民族认同的情感“和”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根铸魂的重要文化力量。端午时节,全国各地都以独有的方式庆祝端午佳节,尽管“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都同根生。如同每年火热的端午甜粽与咸粽之争,不管馅料是什么,糯米始终是粽子的基础。驱瘟、除恶、消灾、祛病是端午习俗共同的核心主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虽然端午起源说法纷纭,但纪念屈原的观念流传千年,为我们广泛接受,这就在于我们对爱国主义的崇尚,将爱国情怀植根于节日习俗中。不论年龄大小,还是身在海外,让我们共度端午节,在赏析端午古诗中共绘中华文化同心圆,在龙舟比赛中激发爱国正能量。
粽味回荡,彰显追梦新时代的中华“特”色。端午节是重要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亮丽文化“名片”,推动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端午节是华夏儿女用勤劳与智慧创造的文化自信瑰宝,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端午节的文化与精神价值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爱国主义与民族认同的主题从未变过,在潜移默化中赋予我们强大文化生命力,提高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端午文化,壮大中华文化血脉,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打造未来之中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端午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新时代文化强国的重要推动力。端午节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护更要出新,对节日文化倾注更多的心血与敬重,葆有纯粹的底蕴与价值,创造更多的载体与样式,焕发端午节的时代魅力。
“粽叶飘香,文明传承”端午节主题活动心得2“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古语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传统悠远流长的礼仪之邦,逢年过节是亲朋好友相互送礼表达祝福之情传统习俗。传统节日,本是是举家团圆、放松的时刻,但倘若官员干部打着“过节送礼”的幌子干着“行贿受贿”的事,就有悖送礼的本义,便会让我们的传统习俗从“人情风”变成“腐败风”。
指出:“作风建设是永恒的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将到来,它是考验党员干部作风的一面镜子,希望每一个党员干部都经得起考验,愿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有一个不一样的“端”“舞”“洁”。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在中国民间,老百姓很看重开始这个时间段,万事开头难、开山之作最费力、婴儿学走起步难等就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最开始往往也是最难的。党员干部要从严要求自己,过一个风清气正的节日,就要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该收的红包坚决不收,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不该表的态坚决不表,党员干部只有只有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慎言慎行,才可能成为一个好干部。
“舞”字指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党员干部不是艺术家,表演各种姿势就大可不必,但在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今天,党员干部要长袖善舞。要舞好敢于担当、敢啃“硬骨头”的开山斧,舞好服务群众、发展产业的“指挥棒”。党员干部只有这样撸起袖子加油“舞”,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洁”字有廉明、不贪污或品德高尚的意思。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把廉洁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信念来恪守,努力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在端午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每一个党员干部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既要做到廉洁,也要修炼自己,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让自己成为慎独自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人。
“粽叶飘香,文明传承”端午节主题活动心得3端午节期间,在湖北秭归屈原故里,当地以“中国端午·诗意宜昌”为主题举办端午文化节,采用现场+“云上”的方式,与线下和线上观众共迎佳节、同拜诗祖;在黑龙江,人们通过诗词歌赋颂端午等系列活动传颂端午文化、弘扬文明新风……各地以精彩纷呈的节目形式,展现端午意蕴,邀请人们共同领略传统文化风采。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让我们在品味端午文化意蕴的过程中,汲取奋进向上的精神力量。
从端午文化中汲取战胜疫情的力量。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是端午节流传最广的民俗。艾草和菖蒲都是中药,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环境,因而衍生出“禳毒辟邪”的含义。端午节是古代的“卫生防疫保健节”,寄托着人们保健祛病的愿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防疫智慧。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要深入发掘端午节民俗卫护生命健康的积极价值,将端午节卫生保健民俗与疫情防控工作相融合,与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促进民众树牢公共卫生意识、践行卫生保健行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 ……此处隐藏5010个字……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读懂端午节中的历史文化内涵、涵养家国情怀,在祖国发展和为人民服务的征程中扛起属于自己的担当,让奋斗的激情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
不忘初心,感恩先人,在追溯先哲们的伟大精神中培育自己的家国情怀。端午节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国的日子,在这个庄重的节日里,不妨追思行吟泽畔的屈子,从浓浓诗意中唤起对端午历史文化的记忆。屈原虽遭谗被疏远,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他明知自己面临许许多多的危险,但他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这样的精神值得后辈们学习借鉴,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的中华儿女。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常怀感恩之心,厚植家国情怀,立报国之志,把个人奋斗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勇做与时代同行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把个人融入时代,把信仰融入生命,立足工作岗位,把事业的丰碑矗立在为人民服务的广阔舞台上,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用不懈奋斗托举人民满意的未来。
铭记于心,实践于行,要将爱国英雄的缅怀之情和崇敬之意融入到实际行动中。让端午的“家国味”凸显,关键是需要党员干部让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成为一种纯真操守,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员干部要真正下沉一线,以干为行,将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记在心里,竭尽全力帮助群众化解困难,积极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解群众之所急。党员干部要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在实践中增长经验和智慧,在经风雨中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员干部要在实践中大胆干、铆足劲地干,保持一往无前的冲劲和干劲,实事求是抓重点、抢机遇,脚踏实地,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干部带头,敢于担当,不为任何困难所畏惧齐心协力谱写中国梦新篇章。“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的高洁清傲,值得今天所有党员干部深思敬仰。读史可以明智,比起屈原,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是何其有幸,生活在这么美好的年代,各级党员干部更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心系百姓、敢于担当,努力把无私奉献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拼劲、干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无论是在深入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中,还是脱贫攻坚冲刺跑的征程上,亦或是防汛抗旱的监管落实上,党员干部时刻要绷紧责任之弦,以钉钉子精神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当好“领头雁”,做好“排头兵”。
“路漫漫其修远兮”,愿每个党员干部都能以端午节为契机,追溯先哲们的伟大精神,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坚定信仰、对党忠诚,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持之以恒走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
“粽叶飘香,文明传承”端午节主题活动心得9芒种一过,端午节将至,除了小长假让让人倍感实在幸福外,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传统习俗也是纷沓而来,尤其是结合“互联网+现代元素”,吃粽子、龙舟竞渡、插艾蒿等增添十分喜气和好兆头,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人人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更应借端午到来之际,全程参与,乐在其中,昂首踏上新征程,奋力展示新作为。
以初心为馅、落实为叶,包一筐为民之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包好一枚粽子离不开新鲜馅料和清香芦叶。连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各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我们常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凡事要求落实、求具体、求深入、求细致、求效率、求质量。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忠诚于党的事业,把主题教育的成效体现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之中。在担使命中显风骨,查找差距、补齐短板,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凝心聚力抓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实干为桨、信念为鼓,赛一场激情龙舟。赛龙舟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项讲求团体合作的体育娱乐项目。以二十人为竞渡标准,一人以击鼓声发出信号,步调一致,所向无敌。这充分展现出中华儿女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传统精神。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如今,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之年,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听党中央的鼓声,步调一致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干,按照脱贫攻坚的“路线图”“时间表”,铆足干劲、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清单”,创新、落实扶贫措施,为新时代的激情龙舟拔得头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党性为艾、党规为蒲,编一束廉洁草铃。“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制成草铃铛,悬于堂中,用以提神醒脑,防虫杀菌。古语有言:“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须自成”。党员干部只有律己,才能律人。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党性为尺,丈量自己一言一行,要求别人遵守的,自己先遵守;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干的,自己先不干。更要以党性为艾、党规为蒲,编制成人人喜爱的廉洁草铃铛悬于门前,微风徐来,醒脑沁神,清清爽爽,让苍蝇蚊虫无缝可盯,豺狼虎豹无法靠近,真正做一名“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
“粽叶飘香,文明传承”端午节主题活动心得10“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艾叶飘香,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国假三日,亲人、朋友又将一聚。但党员干部要注意,放假不得放纵,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人正己,坚决杜绝“节日腐败”行为,做到清清爽爽过节,和和美美相聚。
一是做到坚决不触碰纪律红线。《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及“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违反廉洁纪律。中央和各地均发文,要求党员干部在端午节假期间,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各位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中、省纪委近期通报曝光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典型案例,对照案例吸取教训,坚决不去触碰纪律红线。
二是做到坚决不触及道德底线。节日里大家活动范围广,接触的人比较多,稍有不慎,经不住诱惑,就容易出问题。党员干部在社会上代表的是党的形象,无论何时何地,要始终牢记自己党员身份,在节日生活中要大力倡导并认真践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
三是做到坚决不触破生活习惯。亲人、朋友相聚,免不了杯酒交错、品茶夜话,但要适可而止。上班期间,大家已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生物钟”,如果不把握好“度”,突然强力打破常规,一则对身体不好,二则由此有可能伤害到朋友、家人的感情。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爱家人,爱生活,不论是节日,还是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各级党员干部都为“爱”而珍惜人生。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粽叶飘香,文明传承”端午节主题活动心得通用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