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河南德耀中原心得体会实用 河南中原精神(通用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最新河南德耀中原心得体会实用 篇一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一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一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xx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
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一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xx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队伍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说中的大禹的像。耸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终失败。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发明新方法,缍成功。并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民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黄河文明,现在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里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围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领略其气势。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亭子。
那么,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在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这一个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一个典故。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以外,还有公元前220xx年西汉时期,刘邦、项羽争霸的古战场、用砖雕来表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故事的民间艺术馆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请恕不一一讲解了。
讲解肤浅,内容零乱,很抱歉!只是今后每当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户桥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黄河,还有郑州和中国。
最新河南德耀中原心得体会实用 篇二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岳飞庙,我是你们的导游。
岳飞庙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内西南街,始建年代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该庙面积4000多平方米。
岳飞庙历代曾多次作修葺,增建,至今占地6千4百余平方米,六进院落,房屋建筑100余间 。其内含丰富,殿堂雄伟,碑碣林立。殿宇建筑近百间,座北朝南,外廊呈长方形。
现在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内含丰富,殿堂雄伟,碑碣林立,既是一处历史遗迹,也是人们凭吊民族英雄的绝佳去处。
安阳汤阴岳飞故里"宋岳忠武王庙",原名精忠庙,英文名称为"yuefei temple"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内西南街。始建时间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历代曾多次作修葺,增建,至今占地6千4百余平方米,六进院落,房屋建筑100余间 。其内 ……此处隐藏9156个字……他们的安宁生活。背后远处两山之间层层高楼高耸云端,雄伟壮观。大家看它像不像现代化小康村的建设风格。让我们回过头,看下屹立在路边的这根石笋。据洞穴专家考察,这根石笋是溢彩殿中形成最早的一根石笋,大约生长时间在5.4万年。现在经过顶端修饰,便妙趣横生。
最新河南德耀中原心得体会实用 篇七万仙山,著名的旅游、避暑、休闲胜地和影视、写生基地。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距郑州市150公里,距新乡市70公里,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这里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既有雄强而苍茫的石壁景观、又有妙曼而秀雅的山乡风韵,集雄、壮、奇、幽、峻为一体。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佛教圣地——三湖四个分景区组成。1990年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xx年评审为省级地质公园。20xx年被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万壑有声伴天籁,千峰无语立斜阳。
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的万仙山位于太行山南麓,至峰顶可远眺黄河,俯瞰牧野,一览逶迤群山。万仙山汇聚百里太行赤岩绝壁的精华,赤红色的悬崖高越百米,似凝固的岩瀑石幕,曲折、盘旋、迂回、流畅的围、隔、堵、截出八条深涧峡谷。飞瀑、洞穴、老树、古寨、石墙、石街、石房子组成一个个鲜亮的景点。
万仙山景区保留着原始次生林仍属于天然林,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进入万仙山腹地,环顾一座座奇峰,多层重叠,赳赳向上,直刺云天,姿态迥异,似神似仙,惟妙惟肖,雾遮云绕,飘然欲动:甲胄在身的将军峰,挥手遥望的华山石人。仰天侧卧的虎啸石,错落有致的七郎峰,几欲开屏的孔雀,镇定落座的石鹰,体积上万立方米的太行石王。还有那四大龙洞--黄龙洞、白龙洞、红龙洞、黑龙洞;四大崖梯--续梯、天梯、猴梯、寨门梯;四大奇石--日月星石、龙鳞石、神龙石、鸳鸯石;四大古寨--汉王寨、铁打寨、罗姐寨、蔺相如寨;万仙山保留着原始次生林,覆盖着古老的植被,生长着千余种植物,两百多种草药,十多种食用菌,可称得上植物类王国的天然宝库。
万仙山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是众多野生动物的乐园,金钱豹、猕猴、黄羊、獾时有出没,鹰、山雀、角雉等随处可见。还有众多色彩斑斓的蝴蝶。良好的林木植被涵养了丰富的水源,泊泊清泉、淙淙小溪从岩缝中流出,汇成一条条瀑布,冲击出一个个深潭,黑龙潭瀑布、磨剑峰瀑布、白龙潭瀑布、雪山潭瀑布、通天河瀑布、喊泉似一束束冰丝银纱垂挂在谷底峰涧。
自秦汉以来,万仙山上就有人家。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时,曾路过此地;北宋杨家将西征时曾在这里扎营 ,一个个古寨的寨墙、遗址依然残存,流传着许许多故事和传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万仙山撩开神秘的面纱,著名导演谢晋在这里执导《清凉寺钟声》,题写了“太行明珠”,于本正导演在这里执导《走出地平线》,先后有《倒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外景。许还山、杨在葆、濮存昕、郭达、潘长江、倪萍等众多艺术家在这里担纲表演,郭亮村被誉为“华夏影视村”、“中国第一影视村”。
万仙山俊秀的景色,吸引着众多书画家、摄影家前来写生、采风。书画家张仃六进万仙山,题写“华夏奇观”。张凭、王世龙、侯德昌等书画家、摄影家在这里留下了传世之作。中央美院、广州美院落等100多所艺术院校把万仙山定为写生基地,每年有数万名学生在这里临景习作。五龙啸聚洞天含涎孕灵气,万仙飘临云底奇石萌秀色。万仙山景色独特,山高气爽,气温与山下相差6度,盛夏季节,山下酷热难挡,山上清凉如秋。
万仙山四季四景,应时变幻:春,花团锦簇,嫩饰赤岩;夏,绿漫峰峦,山丹点缀;秋,云高天蓝,红叶尽染;冬,雪填沟壑,冰挂高悬。万仙山没有商业泛滥的喧嚣,没有精雕细啄的人造景观,没有时尚开发的硬伤。仍然保留着浑然天成,仍充盈着洪荒野气,让人在跋涉的喘息中融入自然。
走进万仙山,住农舍,食农家饭,闻炊烟袅袅,瞧百年老宅,看蓝天白云,听瀑鸟合鸣,走林间小道,吸太行氧吧,坐石凳弈棋诵诗,临景挥笔,泼墨丹青,可领略时光倒流,归返原始的韵味。走进万仙山,森林浴、生态游、观日出、赏明月、登石梯、攀崖壁、探洞穴、濯清泉、认草药、拾蘑菇、品山泉甘甜,尝山果纯香,凭吊山寨墟址,发思古之幽情,看影视村天然外景,听村民讲拍摄趣闻,平添几分游乐,几分游兴。
最新河南德耀中原心得体会实用 篇八各位朋友:
大家好,鸡冠洞风景区位于河南洛阳栾川城西三公里处,景区内山青,水秀,石奇,洞幽,四季成游;春天,春花烂漫,十里飘香;盛夏,浓荫蔽日,飞瀑流泉;金秋,红叶满山,层林尽染;隆冬,冰挂银条,松柏凝翠。区内一山。山中一洞,山以形名,洞以山名,因此而取"鸡冠洞风景区"
鸡冠洞属于天然石灰岩溶洞,地质学上称她为喀斯特岩溶地貌。据专家考证,她形成于早,中更新纪,诸多景观早在六,七万年前就已定形。早在清代就有人冒险探幽,奇险。惧而返。
鸡冠洞,洞长1800米,观赏面积23000平方米,由八大景区连缀而成,依次为"玉住潭:,"溢彩殿",叠帏宫",洞天河",瑶池宫","石林坊",洞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景观布局疏密参差,钟乳石形象各异,姿态万千,或如逸仙,如卧佛,如飞禽,如走兽;或如春竹,如密林,如竹帘,如帷幕,其景观无不栩栩如生,维妙维俏,一片片庞大的石幕犹如琴瑟,以石轻击,琴音清脆,余音袅袅,万古流淌的洞中河,清澈见底,"叮咚"作响,给静逸的鸡冠洞增添了无尽的活力!
鸡冠洞旅游资源丰富,洞中共有大小景点168个,尤其以"众仙迎客","金龟渡仙翁","贵妃出浴","玉兔望月","海豚戏著","鲤鱼戏水","八仙拜寿",等88各景观,姿态奇异,形象逼真而倍受广大游客青昧。
鸡冠洞考古研究价值及高。洞中石花,石旗,石瀑,石幔,石钟乳,石笋密布,据科研数据表明,较长石笋在18.4万年前就已行成,现在通过石笋的内部结构、层关结构以及沉淀下来的物质,可考察出古气候、古环境、古地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另有石盾、莲花盆等,它们的结构成因及特征、形状属世界罕见,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科研价值。
鸡冠洞中一年四季恒温18°c,严冬季节洞内热浪扑面、暖意融融、盛夏酷署,洞内寒气侵袭,清神爽心,爽凉宜人,被称为"自然空调"。
九四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九七年被省旅游局授予:"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九八年被河南省建设厅授予"风景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全省风景区卫生达标先进单位"。
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为鸡冠洞欣然题名"北国第一洞",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为鸡冠洞作出了"景观壮、堪称北国第一洞府;成因独特,正是国内首家龙宫"的权威性评语。
目前,鸡冠洞正以崭新的姿态、优质文明的服务,迎接四海宾朋观光游览。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河南德耀中原心得体会实用 河南中原精神(通用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