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光武帝刘秀的历史经典故事新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王莽撵刘秀的故事 篇一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杀了汉平帝。汉平帝的皇后是王莽的女儿,生下一子刘秀,王莽为斩草除根,非杀掉刘秀不可。正在危急时刻,一个忠臣巧使掉包计,用自己妻子刚生下的女儿将襁褓中的刘秀换了过来,对外保密,说是自己的儿子,后来不知道怎么被王莽知道了,下令追查,看掩藏不住,就叫刘秀连夜只身逃出京城长安。那时,刘秀已是十几岁的小伙了,他隐名埋姓,受尽风霜饥寒,辗转潜逃到河南南阳一带,求贤访才,积蓄力量,起兵讨伐王莽。
白河滩一仗,初战不利,人马被打散,刘秀独自一人向南阳西北方向伏牛山逃去,王莽带兵在后面紧紧追赶。这天,刘秀跑到一座荒山下面,当时正是六月盛夏,赤日炎炎似火烧,又加上久旱不雨,刘秀又饥又渴,瘫倒在一块立陡的石壁下边,热得刘秀张开大口直喘粗气,刘秀心想,莫非今天我要死在这里?不由得自言自语道:“山哪,你歪歪头转转身,给我遮个荫凉,让我逃出一条活命吧!”话音刚落,那山峰真的向刘秀歪了过来,一片荫凉正好把刘秀遮住,刘秀幸免一死。
刘秀喘息一会儿,嘴里渴得冒火肚子又饿。这时从山脚下叫“来沟”的村庄上走来一位老婆婆,手提一只小瓦罐,刘秀勉强挣扎起身子,向那老婆婆深施一礼,说:“大娘,我快要饿死了,救救命吧!给口吃的吧!”刘秀双手捧着饭罐,脸一仰嘴一张,一口气把一罐小米汤喝得只剩下半罐。老婆婆把剩下的提到老伴那里,老伴一看恼了,斥责老婆婆给他送饭送的少,老婆婆把刚才的事情一说,老头不但不生气,还把剩下的又让刘秀喝了。正说话之间,山那边传来人喊马叫,刘秀慌忙拜谢老人,掏出一锭银子,转身向附近山沟躲藏。
后来,刘秀到洛阳登基称帝,回忆起这件事,派一位大臣到这座山下的“来沟”村查访老俩口,要重谢老人,一问老两口早已下世。刘秀为报答老人恩情,下旨在此山上修建一座庙,这座庙命名为“先亡庙”,就在遮山顶上。
光武大帝:以柔克刚成大业 篇二提起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成祖、康乾盛世这类立下赫赫伟功的明君贤君,要不就是纣王幽王、隋炀帝、宋徽宗这类因荒淫残暴、昏庸无能等而致国破家亡的昏君、暴君,但对东汉开国皇帝、神武不可测的刘秀却知之甚少。这位谥号光武帝的刘秀名气虽然不如前面所提的几位皇帝和那些着名的亡国之君,但在政治、军事作为方面却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通过农民起义登上宝座的皇帝,也是一位中兴汉室,使汉室亡而复兴,断而再续的明君。有人甚至称他是中国历史上学识最高的皇帝、最会御权的皇帝、最善用兵的皇帝、“忍术”最好的皇帝,堪称中国帝王中的顶峰人物。文才武略、相貌人品,都达到了无人企及的程度。的确,在这些皇帝中,汉高心黑,魏武残忍,唐宗好色,宋祖贪杯,明祖嗜杀,而光武身上却没有这些让后人印象深刻的有特色东西。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知名度甚至还不如那些亡国之君。
中国人追求的处世的理想境界是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这一点在太极图上表现得最为形象:在一个圆圈中有一个白色的阳鱼和一个黑色的阴鱼,阳鱼头抱阴鱼尾,阴鱼头抱阳鱼尾,互相纠结,浑融婉转,恰成一圆形,无始无终,无头无尾,无前无后,无高无下。最妙的是阴鱼当中有阳眼,阳鱼当中有阴眼,相互包容,相互蕴含,相互激发,相互转化而又相互促生。我们一度对这一处世方式进行过轰轰烈烈的批判,但当我们真正凝神谛视这个小小的太极图时,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它包含了宇宙中的至理,同时也是我们处理人事的最高准则。
中国人追求的理想化的处世方式则是以柔胜刚,以柔克刚。遗憾的是,不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却是刚者居多,柔者居少。若能以柔为主,寓刚于柔,其表现方式就是人们推崇的“柔道”。然而,“柔道”尽管是治国治民、为人处世的最佳方法,却由于贪婪、暴躁、逞一时之快、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等人性的弱点,人们一般不去施用,或是施行得不好。刘秀是这些少数将“柔道”处世,“柔道”治国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佼佼者。他是一位以柔开国、以柔治国的皇帝,在政治、军事诸方面都体现出了这种精神,应该说他把中国的“柔道”发挥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他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柔道”比“刚道”行之有效,其事半功倍、为利久远的特点,更是为“刚道”所不及。
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其父刘钦是南顿县令,在刘秀九岁时病故,此后,刘秀与哥哥刘演便被叔叔收养。
牛背上的皇帝
刘秀,字文叔,是南阳郡蔡阳乡(今湖北省枣阳县)人。他的身上流着西汉皇家的血液——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定居南阳的原因则是由于他的六世祖: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不过到刘秀这一代的时候,封爵的传承已经结束,他的父亲刘钦只是南顿县令而已。
公元前6年,刘家的稻谷丰收,田地间甚至出现了一茎九穗的现象。就在这一年的12月,刘秀出生了。刘钦夫妻对小儿子降生在这样的好年成非常高兴,特地为他起名为“秀”,意思就是庄稼出好穗。
虽然刘秀已经离皇家宗枝很远,但他出生时,家境还是相当不错的。刘钦樊氏夫妻很恩爱,生了很多孩子。刘秀有两个哥哥:刘演、刘仲,还有两个姐姐:刘黄(后来的湖阳公主)、刘元和一个妹妹刘伯姬。
刘秀九岁这年,他的父亲刘钦去世了。刘秀兄弟三人从此寄居叔父刘良家中,几个姐妹则继续跟随母亲生活。
刘秀性情温和,喜欢在田野间嬉戏,刘家的佃农不免要照应着他。时间长了,刘秀竟渐渐对农桑稼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把自己的小主人身份甩在一边,和佃农们一起耕作田园。哥哥刘演的性格与刘秀恰恰相反,对田园生活毫无兴趣,专喜欢交朋结友、弄侠使气,养着不少乡间豪悍的少年。他对弟弟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很看不惯,常常笑话他没有出息。
公元8年,王莽废汉立新朝,刘氏宗亲后裔失去了所有的特权和财富。刘秀这年14岁,看起来,他真是要做一世农夫了。
在这种改朝换代的困境中,刘家很快就成了普通的老百姓,过着与从前截然不同的窘迫生活。这样的生活令刘秀的大哥刘演非常不满,经常在家中大发牢骚,声言定要重振大汉王朝不可。他见弟弟仍然是老样子,心急如焚。有一天,刘秀在地里锄草,刘演率领宗室兄弟与宾客侠士,忽拉拉围过来。刘演指着刘秀,对众人说:“我小弟刘秀喜欢耕作,能够喂饱一个人的肚子,跟汉高祖刘邦的哥哥刘仲不是很像吗?”众人哗然大笑。刘演又说:“诸位如果能成大事,不要忘了提携一下我的小弟。”众人七嘴八舌,都在嘲讽他。刘秀脸涨得通红,顿时醒悟:“天下大乱,醉心于田园牧歌、从事耕作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用脚一踏禾苗,扔了锄头,愤然变色说:“大丈夫生长于天地间,你们能够建功立业,我亦能名载史册。”
当同龄的朋友都纷纷成婚聘娶、沉浸于家室之乐的时候,20岁的刘秀却作出了另一个决定:西去长安,开拓视野、研习学问。
来到长安以后 ……此处隐藏1014个字……来洛阳。不料阴丽华却说:“困厄之情不可忘,而况郭贵人已经生子。”坚持不肯接受皇后的册封,光武帝迫不得已,只好立郭氏为后,封阴丽华为贵人。阴丽华的谦让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她的谦让和她名门大族的家风是分不开的,而且她对自己家的亲戚要求十分严格,阴丽华的哥哥阴识因随军征战有功,刘秀本拟破格封赏,以示对阴丽华的补偿,然而却受到阴识的谢绝,他说;“天下初定,将帅有功的多,臣托属外戚的关系,不能示天下以不公。”刘希称帝后十年,终于使国家经济转入正规,天下归心,这个时候刘秀就又想起来立阴丽华为后,起因是因为阴丽华的母亲和兄弟被杀事件。汉代民风彪悍,盗贼非常多,再加上东汉初年国家动荡不安,盗贼和叛军四处作乱,威胁勒索甚至绑架王公大臣都成了正常现象,阴丽华家的财富也被叛军盯上了,他的母亲和弟弟被叛军杀害。
本来皇妃家眷遇害,皇帝下诏书安慰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刘秀的这个诏书里却偏重于强调自己和原配阴丽华的患难之情,并且对皇后郭圣通大加抨击,认为她既无德,也无风度,诏书说的很明白,这个皇后的位置就应该是阴丽华的,郭圣通能够成为皇后,全是阴丽华“固辞”的结果,也是在暗示,给阴家的一切待遇都是阴丽华理所应当、不容置疑的。就这样郭圣通完全在刘秀面前失宠,两年后刘秀废掉郭皇后,册立阴丽华为皇后。刘秀对阴丽华长久的歉疚,终于得到补偿的机会。阴丽华虽然真的没有当皇后的念头,但由此也明白了刘秀对她的真情厚意,心中自然是十分满足。但她仍一本初衷,恭俭仁厚,谦让自抑,不喜笑谑,事上谨慎柔顺,处下矜惜慈爱,天下都称她为贤后。
阴丽华一生谨慎,道德品格高尚,从未干预朝政,更能够约束家人,也正是因为阴丽华的帮助,刘秀才能武后顾之忧,开创“光武中兴”时代。刘秀死后,阴丽华的儿子汉明帝继位,尊阴丽华为皇太后,七年后阴丽华去世,和刘秀合葬原陵。自古后宫争宠,皇帝的婚姻很少有幸福美满的结果,但是刘秀和阴丽华却创造了一个例外,除了刘秀比较厚道之外,阴丽华的品格也是其中的一大原因,只可惜虽然阴丽华极力避免外戚干政,但东汉最终还是亡与外戚,东汉末年的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是刘秀和阴丽华始料不及的。
汉光武帝刘秀简介 篇四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的时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戊戌日(二月初五),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丁卯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名字由来
据《东观记载》,公元前5年1月15日的夜里,光武帝刘秀出生在洛阳县城,也就是今天的兰考县境的座行宫里。这时候,刘秀的父亲刘钦是洛阳县令。这座行宫原是接待皇帝用的,自从汉武帝位过后就封闭着,因为妻子临产没有合适的地方,刘钦也就顾不得许多,让妻子信进了行宫。据说,刘秀降生之时,红光照彻行宫。而在洛得县内,当年又有嘉禾生长,一茎生出九穗。刘钦为此给孩子起名“秀”,因他是第三个儿子,所以字“文叔”。
家世
六世祖:西汉景帝刘启
五世祖:长沙定王刘发
高祖父:舂陵节侯刘买
曾祖父:郁林太守刘外
祖父:巨鹿都尉刘回
父亲:南顿县令刘钦
母亲:樊娴都(樊重之女)
后妃
光烈皇后阴丽华,史称光烈皇后或光烈阴皇后
光武郭皇后郭圣通,后被废
许美人
儿子
东海恭王刘疆,母郭皇后
沛献王刘辅,母郭皇后
济南安王刘康,母郭皇后
阜陵质王刘延,母郭皇后
中山简王刘焉,母郭皇后
楚厉王刘英,母许美人
汉明帝刘庄,初名刘阳,母光烈皇后
东平宪王刘苍,母光烈皇后
广陵思王刘荆,母光烈皇后
临淮怀公刘衡,母光烈皇后
琅邪孝王刘京,母光烈皇后[25]
女儿
刘义王,母不详,建武十五年被封为舞阴长公主,嫁陵乡侯太仆梁松。
刘中礼,母不详,建武十五年被封为涅阳公主,嫁大鸿胪窦固,汉章帝时尊为长公主。
刘红夫,母不详,建武十五年被封为馆陶公主,嫁驸马都尉韩光。
刘礼刘,母不详,建武十七年被封为淯阳公主,嫁阳安侯长乐少府郭璜。
刘绶,母不详,建武二十一年被封为郦邑公主,嫁新阳侯世子阴丰。
去世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刘秀统一中国后,厌武事,不言军旅,公元51年,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却下诏:“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刘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权。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戊戌日(二月初五),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丁卯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陵寝墓地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鹤乡铁榭村。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
汉光武帝陵位于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白鹤乡。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俗称汉陵,又称原陵、汉陵。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的陵园,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汉光武帝刘秀的历史经典故事新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